高考歷史主觀題 歷史高考題分得很細的題型

煙雨過客2022-07-04 09:14:582242

高考歷史主觀題有哪幾類,高考歷史主觀題怎樣才能拿高分?高考歷史之史觀型主觀題答題分析,你掌握了嗎?高中歷史主觀題萬能答題術語有哪些。

本文導航

歷史高考題分得很細的題型

絕大部分歷史主觀題會以材料為載體。給出的材料以《全球通史》之類的有名的史書或不同于考生所用的版本的教材為多。文字或圖片都有可能,近幾年圖片材料的比重在增加。設置的問題有以下幾類。一為“閱讀材料,說說....?”式的,就直接可以從材料中找出答案,加以概括即可。這是考你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一為直接提問關于材料所述事件的基本知識,如“該事件發(fā)生在何時|在什么歷史背景下?”或“其實質是什么?”這就考你對書本的熟悉程度和你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了。一般對考前好好復習了的學生來說不是難題。前兩類分值不會很高。另一類題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這類題不難,但容易漏答要點。做這類題最好先在材料中找出有關內容(一般材料中的答案都很明顯)加以概括(如果概括能力不行的就別懶,都抄上總不會錯),在聯系書本知識分點作答。這類題分值較高。還有就是“聯系現在......的狀況談談你對....的理解”,從材料轉向現實(通常是聯系時政熱點)。這類題對很多學生來說難答,不知怎么下手,或者寫了很多都沒答到計分點上。這就要回到材料,聯系時政,對出題者的心理有深入的揣摩,找準方向再答。這樣的題一般只要打方向正確了,很容易得分。切忌一看到題就迅速憑感覺寫,很容易“離題”。以上是我對答主觀題的一點總結,希望對你有用。

歷史高考大題及解題技巧

1.完全讀懂題意再動筆。

有些同學做歷史試題時,經常是“一掃而過”,看完題目就動筆,在沒有完全讀懂題意的情況下就匆匆作答,其結果是造成不必要的失誤,白白失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讀懂題目的內容,然后理清題目要求,最后利用正確的解題方法作答。

2.知識點突然忘記不要慌張。

很多同學都有過這種經歷,某些知識點本來記得很清楚,但考場上面對相關題目時卻突然忘記,大腦一片空白。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慌張,讓自己的大腦暫時放松一下。或者采取逆向思維,想想自己突然忘記的知識點在課本的哪部分,這部分包含哪些知識點等。也可以試著回想與知識點相關的歷史時間、地點或人物等。這些方法都有助于消除心理緊張,幫助回想忘記的知識點。

3.遇到難題不必緊張。

答題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題被卡住,不必過分緊張,更不要因為難題而影響全部試題的解答??梢韵劝央y題放下,去做那些對自己而言稍顯容易的題目。也許會在解答其他題目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而想到難題的解答方法,此時再回頭處理難題就會覺得豁然開朗。如果遇到實在不會而且無計可施的題目,“連蒙帶猜”也不失為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

4.遇到陌生題不要放棄

高考試卷中的題目及考察內容,幾乎都是考生在復習備考過程中反復練習或背誦過的,但也難免會偶遇極少數自己從未見過的題目。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輕言放棄,而要穩(wěn)定情緒,試著回憶該題目與自己熟悉的知識點的關聯,然后找到題目所考察的重點,盡力作答。

5.選擇題猶豫不決時,堅持第一印象

考場上常常會遇到個別選擇題,四個選項中,我們很容易排除兩個,卻對剩下的兩個選項猶豫不決、舉棋不定,這時,要堅持第一印象,即選擇第一時間想到的那個答案。正所謂“習慣勝于學習”,這種特殊情況下第一時間想到的那個答案,往往是我們備考過程中長期練習而產生的本能反應。堅持第一印象,正確的概率會相對大一些。

6.問答題要緊抓要點,無需贅述

有些同學解答問答題時,唯恐答不全,便把很多無關緊要、甚至錯誤的答案都堆砌在那里。這樣做并非明智之舉,因為無論簡答題還是論述題,都是按點給分的,只有答案中出現“踩分點”,才能得到相應的分數。因此,答題時要緊抓要點,這樣既可以保證得分,又能充分利用考試時間。

高考歷史大題必背答題模板

一.什么是史觀型歷史試題?

史觀型歷史試題是指必須使用一定的史學方法和新課標要求的史學觀點(史學范式)來解答的歷史試題。

二.主要可運用哪些歷史學方法、原則和步驟來解答高考歷史試題?

1.歷史史料(研究和認識歷史所依據的材料)的分類

(1)按內容分類:

①文獻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現)例如:史書、檔案、地方志、家譜、日記、筆記、近代以來的報刊、雜志等。

②實物史料:(以實物、物件的形式出現)例如:考古發(fā)現的遺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錢幣、飾品、家具、近代的舊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們口口相傳的資料)例如:神話、傳說、史詩、民謠、近代以來的調查采訪、回憶錄、對話錄等。

2.歷史史料、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運用

(1)史料解釋(對歷史原材料的解析、闡釋)。

(2)歷史敘述(對歷史人物的經歷、歷史事件的概況或發(fā)展過程的直接描述)。

(3)歷史評價(站在歷史的特定角度對歷史事件給予較客觀、公正的評價或議論)。

3.主要的史學研究方法

(1)史由論來、論從史出:這是歷史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方式包括從材料出發(fā)、史實相互印證、甄別與辨?zhèn)?、史論結合、左圖右史、從歷史材料中得出歷史結論等。

(2)孤證不立:只有一個例子不能證明某件事情成立。

(3)二重證據法:即文獻與考古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運用“地下之新材料”與古文獻記載相印證,但不是任何結論都需要考古學證明,考古學主要適用于遠古時期沒有文獻資料的情況;另一方面,將正面史料與反面史料相互印證,從而得出符合實際的正確結論。

(4)“讀史征信”:閱讀相關史料,發(fā)現歷史的真實。任何一個歷史結論都必須有史料的支撐,而運用史料論證歷史問題的前提是史料必須真實可靠。史料的有限固然成問題,而史料的真?zhèn)位驎r代性未規(guī)定清楚則危害更大,史料的不正確便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因而要做到“無信不征”。

(5)哲學思辨方法(即運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適應、事物聯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和一因多果、辯證評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偶然性和必然性、必要與可能、實事求是等一般性的哲學方法分析歷史事件)。

4.史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1)史學根本原則與社會功能的統一?!扒笳妗斌w現了史學的根本原則,“致用”體現了史學的社會功能。故強調史學根本原則與社會功能的統一。

(2)歷史研究要尊重人類不同的文明成果。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指出:“我們必須拋棄自己的幻覺,即某個特定的國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屬于我們自身,便把它當成中心并以為它比其他文明要優(yōu)越?!睂Υ祟愇拿?,不能憑自己個人的幻覺,要尊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文明。

(3)歷史研究要與時代同行。李大釗在《史學要論》中指出:“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歷史觀,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知識;史觀與知識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歷史事實的解喻自然要不斷的變動?!?/p>

(4)研究者的立場會影響其對歷史的解釋。很多材料對同一事件的記錄存在巨大差別,而導致雙方記錄差異的原因,不是因為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變得模糊不清,而是因為記錄者站在不同的階級和時代立場上。

(5)置于特定的時空考察、評價歷史現象(歷史主義的方法)。歷史是不斷發(fā)展的,歷史評價也應按照發(fā)展的觀點與時俱進。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對當時當地社會的影響是不同的,因而對同一歷史現象與事件的評價在不同歷史時期是不一樣的。

5.史學研究的一般步驟

史學研究步驟一般包括問題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歷史解釋和評價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圍繞問題收集史料,二是針對問題解讀史料,三是根據史料論證問題,四是依托史料重現和評價歷史現象等。要求學生要學會辨析史料和具備對歷史問題的實證與想象能力,然后作出正確的判斷。

三.新課標要求的主要史觀(史學范式)及答題方法

(一)唯物史觀

1.唯物史觀的主要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靈魂,是史學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基本方法,這也主要使用了哲學思辨方法。

(1)生產力的推動作用: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對象和生產工具。進入工業(yè)社會,生產工具主要表現為科技的進步;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關鍵。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是指與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相適應的,在一定歷史階段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學、藝術、宗教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3)人民群眾及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眾的作用為基礎的。任何一個歷史英雄人物的產生都是時代造就的,是時代的必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時勢造英雄”。

任何一個歷史人物的活動及其作用都受著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違背歷史發(fā)展潮流,個人的作用無法改變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個人只能順應歷史的發(fā)展。

(4)繼承和發(fā)展:對待歷史文化遺產應該是批判地繼承,在繼承中發(fā)展:

第一,批判不等于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全盤否定,之所以要批判地繼承,是因為歷史文化遺產往往存在時代和階級的局限;

第二,繼承是為了發(fā)展,批判地繼承和吸收傳統文化遺產與外來文化,推陳出新;

第三,以古鑒今,總結歷史,吸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聯系現實,面向未來,發(fā)展民族文化;第四,反對絕對的否定與絕對的肯定。

(5)原因和結果:①一因多果,即一種原因引起多種結果。②一果多因,即一種結果是由多種同時起作用的原因所引起的。③互為因果,即同時存在歷史整體中的多種因素的互相作用,更多地存在于歷史的橫向聯系中。

(6)現象和本質:現象是指事物的外在聯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體現;本質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本質決定現象。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決定次要矛盾,在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通過分析社會矛盾的存在以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方向,全面理清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就能把握這一歷史時期的使命,就能把握這一歷史時期的發(fā)展方向。

(8)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所謂必然性,也稱規(guī)律性,是指在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注定要發(fā)生的、人的主觀意志無法改變的趨勢,必然性是由事物內部的根本矛盾決定的;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聯系和發(fā)展過程中的直接原因,不可能改變事物發(fā)展的總體趨勢。

2.唯物史觀題的答題方法

高考選擇題或者非選擇題中都隱性涉及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判斷、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考查。無論是顯性或者隱性的考查,都有將辯證唯物史觀作為分析評價歷史的一種方法和標準,運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審清題意和解答要求,根據題目的命題角度和解答方向確定運用何種史學觀點和理論進行全方位的思考。

(2)平時學習中要多角度思考歷史現象,注意儲備常用的辯證唯物史觀理論觀點。

(3)注意看待歷史問題的幾種錯誤傾向:①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創(chuàng)造作用﹐把個別杰出人物夸大為歷史主宰的唯心主義歷史觀——英雄史觀;②任意夸大階級斗爭的作用,沒有從生產力發(fā)展的角度看待社會發(fā)展的進程;③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某一歷史人物或歷史現象,犯了全面論或以偏概全的錯誤等。

(二)革命史觀

1.革命史觀的主要觀點

所謂革命史觀,就是從現實革命斗爭的需要出發(fā),從革命者的立場與視野來研究和品評以往革命斗爭史中的事件與人物的一種歷史觀。

革命史觀范式作為中國近現代史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理論范式,其理論基礎源于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根據這一學說,在階級社會里,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該社會發(fā)展階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階級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發(fā)展,便能把握住歷史發(fā)展中最本質的內涵,揭示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性。

2.革命史觀題的答題方法:

解答此類試題,一是閱讀題干情境,明確考查主題,充分挖掘題干情境所蘊含的有效信息,明確考查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

二是運用革命史觀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找出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

三是從一個國家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角度理解歷史事件的作用和影響;

四是切忌錯誤地運用唯心史觀、英雄史觀看待歷史問題,犯以偏概全的錯誤,也不能任意夸大階級斗爭的作用,要立足于社會生產力的角度看待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三)全球史觀(整體史觀)

1.全球史觀的主要觀點

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fā)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fā)展轉變的過程。

(1)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fā)展轉變的過程。這一轉變開始于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新航路的開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標志著其基本完成,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迅猛發(fā)展則是世界整體發(fā)展的深入階段。

(2)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世界各地區(qū)交往的發(fā)展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兩條主線,建立在生產力發(fā)展基礎上的世界各地區(qū)交往的發(fā)展是推動人類社會從分散發(fā)展走向整體發(fā)展的決定因素。簡單地講,整體史觀就是要把握人類社會橫向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在這一進程中重視并強調交往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

(3)依據這一史觀,世界歷史絕不是所有國家、地區(qū)及民族和文化的總和,它所關注的是整個人類和全球整體,即要求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這一史學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歐中心論”和國別史拼湊世界史的傳統史學框架,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fā)展和統一性來考查歷史,全面探討世界歷史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征、發(fā)展主流和總體趨勢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關聯和滲透。

2.全球史觀題的答題方法

(1)高考對新史觀的考查多是隱性考查,對古今中外歷史上的政治、經濟、科技思想文化現象,從新史觀的角度考查學生對其新的理解、認識,強化學生客觀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高考命題多是運用圖文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考查考生多元化視角認識歷史事物的能力;題型上,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考查。

(3)涉及全球史觀的題型要注意中外歷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聯系,將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置于世界大背景下思考。

(4)理解整體史觀、文明史觀的內涵,運用多種史觀解讀歷史主干知識,掌握歷史的研究方法。

(四)文明史觀

1.文明史觀的含義及主要分類

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觀研究范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及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chuàng)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

(1)從橫向看,人類文明史的內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從范圍上,人文文明史可以分成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中華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若干文明。

(3)從縱向看,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采集時代、農業(yè)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工業(yè)文明時代(包括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

2.文明史觀題的答題方法

(1)“文明史觀”構建中的正確態(tài)度:第一,文明史觀以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為依據;第二,重視至今仍有重大影響的文明成果;第三,要正確評價各種文明成果,正確認識人類文明成果與代價的關系;第四,以文明類型作為基本研究單位,承認文明的多元性;第五,正確把握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第六,把中華文明納入到世界文明中進行考察。

(2)文明史觀下的文明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治文明,也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國家、地區(qū)具有不同的文明特征,決定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點。復習備考時,一要注意不同文明類型的特點與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交流、借鑒、融合與碰撞。

(3)全部歷史就是一部人類文明演進史。這是一種境界和高度,也是一種歷史觀。從人類文明演進的角度看歷史是總綱;實事求是、注重實踐是基本原則;強調生產力是評價的根本準則;辯證地看待成果與代價是一條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

(4)正確把握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各種文明雖有強弱之分和大小之別,但沒有優(yōu)劣高低之別,都有不容忽視的歷史價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閉的、隔絕的,各文明之間多以和平往來與暴力沖突兩種形式發(fā)生交往,通過這兩種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間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體,從區(qū)域走向全球。

(五)近代(現代)史觀

1.近(現)代史觀的概念、線索及類型

(1)基本概念:通常情況下,現代化有時候也稱近代化。它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傳統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的變遷過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等;

經濟上的工業(yè)化,即從傳統農業(yè)到現代工業(yè)、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學化、理性化;社會生活的現代化?,F代化是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yè)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主要線索

①政治現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進程,即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內容。

②經濟現代化主要指工業(yè)化和市場化進程,即從傳統農業(yè)到現代工業(yè)、從自然經濟到市場經濟等內容。

③思想文化現代化主要是指科學化和大眾化進程。

④社會生活現代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會組織整合化等。

⑤除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其他還涉及教育現代化、軍隊與國防現代化、信息傳播現代化、人口控制化、社會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進程和經濟工業(yè)化進程是兩個主要內容。

(3)近(現)代化模式的類型

近(現)代化模式是指各國現代化的發(fā)展道路或發(fā)展類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按照不同標準,可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①從現代化的動因和起步時間看,可分為:內源型現代化模式,即現代化起步的主要原因是該國或該地區(qū)社會內部經濟、政治和文化自然發(fā)展的結果,如英、法等國的現代化。外源型現代化模式,即現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開始的,如美國、日本和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現代化。

②從經濟體制的特點看,可分為:市場經濟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計劃經濟模式,如蘇聯的現代化;混合經濟模式,其特點是國家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在現代化過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國的現代化。

③從社會經濟的性質看,可分為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又可分為蘇聯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國模式(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

2.近(現)化史觀題的答題方法

(1)準確理解近(現)代化

①現代化有西化內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確的心態(tài)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學習。

②現代化是一種歷史進程,是動態(tài)的。只要在工業(yè)經濟時代,現代化就在進行、就在變化。

③現代化是一種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④現代化并不等同于社會進步。作為一種歷史進程,它也有消極的一面,需要人類在探索中糾正失誤。

⑤建立民族獨立國家是現代化的前提,民族獨立是現代化的產物。

(2)如何運用近(現)代史觀分析理解歷史問題

①是運用近代史觀從宏觀角度認識歷史發(fā)展進程。主要按照政治現代化、經濟現代化和思想文化現代化的縱向發(fā)展歷程認識歷史發(fā)展進程。

②是從微觀角度運用其基本觀點分析重大歷史事件。以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為例,從現代化的角度分析認識通商口岸、洋務運動、總理衙門、維新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事件。

可從是否有利于中國的工業(yè)化、市場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科學化、教育普及化等方面進行分析,分析時應突出相應事件的主要方面,不必面面俱到。

(六)社會(民生)史觀

1.社會(民生)史觀的內涵及運用

(1)社會(民生)史觀的內涵

①社會史范式主要指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著重研究歷史的結構和進程,研究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人們的日常生活變遷的歷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社會問題主要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社會習俗、思想觀念等的變化;廣義的社會問題包括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文化問題等所有問題。

②社會問題的核心是社會保障或社會福利及其相關問題。社會問題具有廣泛性、綜合性和階段性等特點。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進化史和人口流動史、社會保障史、社會政策史、人與環(huán)境關系史等。

它認為歷史應該是“所有人的歷史”或稱“社會習俗的歷史”,強調歷史研究不僅要“眼光向上”,關注“大人物”和“大事件”,還要“眼光向下”,關注“小人物”,關注與蕓蕓眾生息息相關的“小事”,其本質是大眾化、生活化。

(2)社會(民生)史觀的運用

①理解社會問題的范疇,明確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如就業(yè)、社會保障、扶貧、教育、醫(yī)療、環(huán)保和安全等問題。

②梳理中外歷史上有關社會問題:嚴重自然災害時期的社會(即人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問題;動亂或戰(zhàn)亂時期的社會問題,涉及人口遷移、社會動蕩、政治動亂等;社會轉型時期的社會問題;城市化歷程、人口暴增、環(huán)境污染問題等;近現代社會生活變遷及習俗的變化,如與之相關的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人口流動史等。

③分析歷史上解決社會問題的主要措施及影響。如統治者穩(wěn)定社會的改革措施:美國羅斯福新政、蘇聯新經濟政策、中國60年代初國民經濟的調整等。

④重視歷史上的社會問題與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的內在聯系。研究歷史上的社會問題要突出如何借鑒或吸取歷史上解決社會問題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來解決現實社會問題。

2.社會(民生)史觀題的答題方法

(1)高考命題特別重視對中外政治、經濟、科技思想文化引發(fā)的社會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文化問題等問題的考查,特別突出的是對下層社會諸多社會問題的考查,如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進化史、人口流動史、社會保障史、社會政策史、人與環(huán)境關系史等。

(2)命題方式上多以原始材料、個人所見所聞的記載等為載體,考查對政治、經濟、科技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動引發(fā)的社會問題的理解認識,說明史學界研究的對象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到普通百姓的社會生活的轉變。

(3)歸納古今中外歷史發(fā)展進程中諸多歷史事件或現象對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日常生活的影響,分析人類文明進程中涉及人類的衣食住行、社會習俗、人與人之間關系等領域的變化,如古今中外服裝的演變史、婚姻演變史、人口繁衍遷移史等。

(4)注意正確運用新史學觀點、史學研究方法,特別注意從社會發(fā)展角度理解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社會問題。

高中歷史大題答題技巧方法

1、“意義類”題目的答案通常這樣寫:“有利于……”、“推動了……”、“促進了……”、“增強了……”、“只有才能”

2、“意義類”題目答案組織的特點、規(guī)律有以下兩點:

①從縱向結構看其答案要點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體,由國內到國際。(先直接后間接,先當前后長遠,先微觀后宏觀)

②從橫向結構看答案要一般包括材料中有效的信息和教材知識,即要從性質,作用積極的影響。歷史功績等方面考慮。

3、注意考慮主體結對本國對他國的意義,從國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到國際(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考慮。

高考歷史主觀題答題公式

一、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歷史條件:

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fā)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huán)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于靜態(tài)分析,原因更側重于動態(tài)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fā)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fā)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fā)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三者既有層次區(qū)別,又有聯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尚恩教育網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lmix.com.cn/view/11817.html

標簽: 高考
分享給朋友:

“高考歷史主觀題 歷史高考題分得很細的題型” 的相關文章

浙江數學高考 浙江高考數學卷2022第五題怎么做

浙江數學高考 浙江高考數學卷2022第五題怎么做

如何評價2021浙江高考數學?今年題目難度如何?有哪些變化?浙江高考數學大題滿分人數,2021浙江高考數學平均分多少?數學高考全國卷與浙江卷哪個比較難,最后一次的浙江自主命題的高考數學卷,到底有多難,浙江數學邊哭邊寫,這屆考生的數學題有多難。本文導航浙江高考數學卷2022第五題怎么做浙江高考數學最后...

遼寧高考吧 遼寧省2022高考最新政策

遼寧高考吧 遼寧省2022高考最新政策

遼寧高考時間,遼寧高考人數2022年多少人?2022遼寧高考時間表安排,遼寧高考是全國幾卷,遼寧高考難度大嗎?遼寧高考政策。本文導航2022高考分數線預測遼寧2022高考報名人數遼寧省高考具體時間表遼寧省今年高考用全國幾類卷遼寧省的高考占優(yōu)勢嗎遼寧省2022高考最新政策2022高考分數線預測2022...

單招錄取分數線 邯鄲高等幼兒師范學校估計分數線

單招郵電大學錄取分數線多少?2021年國防單招錄取分數線是多少?陜鐵院單招錄取分數線陜鐵2022年單招錄取名單公布沒,河南交通2021單招錄取分數線,河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錄取分數線,邯鄲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單招錄取分數線。本文導航各省郵電大學排名及分數線2022年單招各校分數線陜鐵院單招專業(yè)招生...

高招分數線 2013年河南高考??品謹稻€

高招分數線 2013年河南高考??品謹稻€

全國各個高校歷年高考錄取分數線在哪里能查到?河南省2013年高考一本分數線是多少?河南2021高招分數線,北京2021高考分數線,為什么不同地區(qū)的高考招生分數線不同?高招分數線是如何劃分的?北京高考分數線。本文導航全國今年各高校錄取分數線2013年河南高考??品謹稻€2021河南高考高校錄取線北京各高...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分數線 全國中醫(yī)藥大學實力排名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分數線 全國中醫(yī)藥大學實力排名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是幾本,文科分數線大概是多少?中國中醫(yī)大學排名及分數線,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21錄取分數線,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分數線202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99年錄取分數線,成都中醫(yī)學少數民族預科,分數線。本文導航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錄取分數線排名全國中醫(yī)藥大學實力排名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提前批次分數線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各...

深圳大學錄取分數線 深圳大學錄取分數線比一本線高

深圳大學錄取分數線 深圳大學錄取分數線比一本線高

深圳大學錄取分數線2021是多少?深圳大學湖南錄取分數線2021,深圳大學多少分可以考上2021?深圳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一般是多少?深圳大學錄取分數線2021是多少?深圳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錄取分數線。本文導航深圳大學2021錄取分數預測湖南考生深圳大學錄取分數線多少分才能上深圳大學深圳大學錄取分數線比...

發(fā)表評論

訪客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