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常識 高中文言文常見知識點(diǎn)

等我忘2022-06-23 16:12:192030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diǎn),高中文言文常識,高中必備文言文常識。

本文導(dǎo)航

高中文言文歸納整理

一些文言文語法知識,例如使動(dòng),狀語后置,重要的句式結(jié)構(gòu)

答:同學(xué)你好,具體知識如下

文言常用句式和現(xiàn)代漢語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對應(yīng)的,主要要求同學(xué)們掌握判斷句、疑問句、被動(dòng)句、省略句和變式句等五種。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項(xiàng)脊軒,舊南閣子也。(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夫戰(zhàn),勇氣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即今之 然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

3.用動(dòng)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巨是凡人,偏在遠(yuǎn)郡,行將為人所并。(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 (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條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二、疑問句

文言中的疑問句,一般要用疑問代詞(誰、何、易、胡、安、孰、焉等)或疑問語氣詞(乎、歟、耶等)提出問題。

用疑問代詞的,例如:

誰為哀者? (張溥《五人墓碑記》)

獨(dú)五人之激檄,何也? (同上)

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同上)

沛公曰:“君安與項(xiàng)伯有故?”(司馬遷《鴻門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韓愈《師說》)

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

用疑問語氣詞的,例如:

壯士,能復(fù)飲乎? (司馬遷《鴻門宴》)

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xué)而》)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蘇溝《六國論》)

三、被動(dòng)句

被動(dòng)句是表示被動(dòng)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dòng)。

1.用介詞“于”“受……于……”表被動(dòng)(“于”引出動(dòng)作的主動(dòng)者)。例如: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shí),學(xué)于余。(韓愈《師說》)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2.用“為”“為……所……”(“為”引出動(dòng)作的主動(dòng)者)或“……為所……”表被動(dòng)。

例如:

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3.用“見”“見……于……”表被動(dòng)(“于”引出動(dòng)作的主動(dòng)者)。例如:

動(dòng)見瞻觀,何時(shí)易乎? (曹丕《與吳質(zhì)書》)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4.用介詞“被”表被動(dòng)。例如: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張溥《五人墓碑記》)

參佐無不被系束。(《世說新語·桓南郡好獵》)

5.動(dòng)詞本身表被動(dòng)。這是意念上的被動(dòng)句,需要根據(jù)上下文來判別。例如: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四、省略句

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都有很多省略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更為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qū)υ捴幸渤3J÷?。例如?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黑質(zhì)而白章,( )觸草木,( )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沛公謂張良曰:“……(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司馬遷《鴻門宴》)

(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 )計(jì)日以還。……錄畢,( )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問:“( )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 )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

2.省略謂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一鼓作氣,再( )而衰,三( )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省略賓語。有動(dòng)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尉劍挺,廣起,奪( )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每字為一印,火燒( )令( )堅(jiān)。(沈括《活板》)

項(xiàng)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 )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有介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豎子不足與( )謀。(同上)

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4.省略介詞。文言中介詞“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鐘磬置( )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蘇軾《石鐘山記》)

激昂( )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五、變式句

所謂變式句,是比照現(xiàn)代漢語說的。文言中句子的語序多有變化,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主語后置。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 (《晏子春秋·晏子辭千金》)

2.賓語前置。賓語前置相當(dāng)多見,有幾種情況。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蘇軾《石鐘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jiān),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一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dòng)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例如:

大王來何操? (操何) (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為學(xué)》)

微斯人,吾誰與歸? (與誰)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馬遷《鴻門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韓愈《師說》)

唯利是圖(圖利)

3.定語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飾性的定語常常置于中心詞之后。例如:

遂率子孫荷擔(dān)考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閹之亂,紹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張溥《五人墓碑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4.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在現(xiàn)代漢語里,介詞結(jié)構(gòu)常常放在動(dòng)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里有則往往置后作補(bǔ)語。例如: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荀子《勸學(xué)》)

得雙石于潭上。(蘇軾《石鐘山記》)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xué)》)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司馬遷《陳涉世家》)

語文高中常見文言文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梳理(1—6冊全) 第一冊通假字 http://www.ks5u.com/《燭之武退秦師》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勾踐滅吳》 7.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知,通“執(zhí)”,掌管8.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率領(lǐng)。9.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通“娶”,娶妻。 10.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11.三年釋其政 政,通“征”,征稅。 12.而摩厲之于義 摩厲,通“磨礪”,切磋。 13.無不鋪也 鋪,通“哺”,給人食物吃。14.無不歇也 欼,通“啜”,給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 《鄒忌諷齊王納諫》 16.徐公來,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xì)。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今:指某一區(qū)域。 《觸龍說趙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將伐顓臾》 19.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句末語氣詞。 《寡人之子國也》 20.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21.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 22.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涂,通“途”,道路。《勸學(xué)》 23.雖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曬。2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秋水》 26。涇流之大 涇,通“徑”,直。 27.不辯牛馬 辯,通“辨”,分辨。 《過秦論》 28.合從締交 從,通“縱”。合從,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困頓,失敗。 30.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呵問。 31.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興起。33.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鴻門宴》 34.距關(guān) 距,通“拒”,把守。35.毋內(nèi)諸侯 內(nèi),通“納”,接納,使進(jìn)來。36.張良出,要項(xiàng)伯 要,通“邀”,邀請。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xiàng)王蚤,通“早”。39.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閡。 40.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4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蘭亭集序》 42.雖趣舍萬殊 趣,通“趨”,往,取43.亦由今之視昔 由,通“猶”,猶如,如同。 《歸去來兮辭》 44.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么。 古今異義古今異義《燭之武退秦師》1.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dòng)詞;今:“二”的大寫,數(shù)詞。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設(shè)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gè)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豆篡`滅吳》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古: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壞人的黨羽。 6.將不可改于是矣 古:對這種局面;今: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8.今寡人不能 不能,古,沒有能力,今,不可以9.生丈夫,二壺酒,丈夫,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觸龍說趙太后》10.太后明謂左右 古:近臣、屬下、侍奉在身邊的人員等;今:左和右兩方面,或用在數(shù)目字后面表示概數(shù)。 11.年幾何矣古:多少;今:指數(shù)學(xué)的一門學(xué)科12,至于趙之為趙古:是動(dòng)詞“至”與介詞“于”的連用, 譯為“到,上推到”; 今: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將伐顓臾》13.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古:把……當(dāng)做,讓……做;今:認(rèn)為。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這,代詞; 今:動(dòng)詞或形容詞  15.丘也聞?dòng)袊屑艺?古:諸侯的封地稱  今:“國”指國家,  《寡人之于國也》 16.河內(nèi)兇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棄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 古:供養(yǎng)活著的人;  《勸學(xué)》 19.金就礪則利 古:指金屬制的刀劍 20.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 古:驗(yàn),檢查;今:探; 2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過秦論》 22.山東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東,即東: 《鴻門宴》 23.約為婚姻 古:結(jié)成親家;今:指  24.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古……的原因;今: 2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 古:意外的變故;今: 26.將軍戰(zhàn)河北 古:黃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戰(zhàn)河南 古:黃河以南;今:河南省28.如今人方為刀俎,我 古:魚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獻(xiàn)大王足下   古:兩次;今:又一次  《蘭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邊,水邊;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過去,從前;今: 有方向、對著、偏袒等意思 《歸去來兮辭》 32.問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見實(shí)詞歸類 《燭之武退秦師》說 ①及郡下, (守,i舶口此(陳述)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雜說,一種文體) ③秦伯說,與鄭人盟 (通“悅”,喜歡,高興) 辭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推辭)②停數(shù)日,辭去 (告別) ③不辭勞苦 (推托) 鄙 ①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邊遠(yuǎn)的地方)②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邊邑)③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淺陋) 微 ①則名微而眾寡 (細(xì)小,輕微)②微聞?dòng)惺笞髯魉魉?(暗暗地)③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沒有,如果不是) 《勾踐滅吳》 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與知恥 (感到,懂得) ③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主持,管理) ④孰為汝多知乎 (通“智”) 復(fù)?、偕街厮畯?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復(fù)) ②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fù)戰(zhàn) (再) ③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 (恢復(fù)) 勸 ①果行,國人皆勸 (勸勉)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說) 遂 ①自殺未遂 (成功) ②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吳 (終于) 當(dāng) ①當(dāng)室者死,三年釋其政 (掌管) ②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 (面對) ③好雨知時(shí)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介詞,表示在某個(gè)時(shí)候)④—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阻擋,把守) ⑤當(dāng)獎(jiǎng)率三軍,北定中原 (必定)⑥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將) 《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 ①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朝拜)②于是人朝見威王 (朝廷) ③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讀zhao平聲,早晨) 孰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誰)②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通“熟”,仔細(xì))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 誠 ①心之不虛,由好學(xué)之不誠也 (真心,誠意)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確實(shí),實(shí)在) ③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 (果真,表示假設(shè)) 方 ①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圓,縱橫)②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地方)③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 (才,剛剛) 善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善良,善事)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美好) ③京中右善口技者(擅長)④王曰:“善?!?(表示同意的應(yīng)答詞) 間 ①奉命于危難之間 (時(shí)候,期間) ②數(shù)月之后,時(shí)時(shí)而間進(jìn) (間或,斷斷續(xù)續(xù))③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參與)④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fēng)聲(夾雜,攙雜) 《觸龍說趙太后》 質(zhì) ①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質(zhì)地,底子)②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 (作抵押,作人質(zhì)) 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 (詢問) 及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趁著)③凡我父兄及國子姓(表示并列的連詞,和,以及)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b《比得上,趕得上) 甚 ①不若長安君之甚 (厲害)②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嚴(yán)重)③目似瞑,意暇甚 (相當(dāng),很) ④好讀書不求甚解 (仔細(xì)) 少 ①少時(shí),一狼徑去 (表示時(shí)間很短)②太后之色少解 (稍微,略微)③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讀shoo,年齡小) 異 ①何異斷斯織乎 (不同)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特別的,特殊的)③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特別) 漁人甚異之 (以……為異,對……感到詫異) ⑤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別的,另外的) 《季氏將伐顓臾》 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這)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判斷詞,是) ③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 (正確,與“非”相對) 疾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病).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厭惡,憎恨)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快,急速) 止 ①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停止)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阻止) ③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 (僅僅,只) 見 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diǎn)兵 (看見)②曹劌請見 (召見) ③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拜見) ④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出現(xiàn)) 過 ①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走過,經(jīng)過) ②過猶不及 (超過) ③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過分)④是誰之過與 (過失) ⑤無乃爾是過與 (責(zé)備)⑥故嘗與過宋將軍 (訪,探望) 《寡人之于國也》 數(shù) ①愿令得補(bǔ)黑衣之?dāng)?shù) (數(shù)目) 數(shù)口之豕,可以無饑矣(shu6,④數(shù)罟不入灣池 (讀c,密) 發(fā) ①百發(fā)百中 (發(fā)射)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派遣)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打開)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花開) 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彎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過)③系向牛頭充炭直 (通“值”,價(jià)錢) 兵 ①非我也,兵也 (兵器)②窮早黷武 (戰(zhàn)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軍隊(duì))④草木皆兵 (兵士) 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 (能承受) ②不違農(nóng)時(shí),谷不可勝食也 (盡) 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優(yōu)美的) 《勸學(xué)》 絕 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終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隔斷)③以為妙絕 (到了極點(diǎn)) ④佛印絕類彌勒 (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橫渡) 強(qiáng) ①挽弓當(dāng)挽強(qiáng),用箭當(dāng)用長 (有力的弓)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強(qiáng)大,強(qiáng)健) ③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 (有余) ④乃自強(qiáng)步,日三四里 (讀qiang,竭力,勉強(qiáng)) 假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诰由钱愐?,善假于物也 (憑借、借助)③假有人焉,舉我言復(fù)于我,亦必疑其逛 (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望 ①吾嘗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向遠(yuǎn)處看)②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盼望、希望)③先達(dá)德隆望尊 (名望) ④適冬之望日前后 (月圓之時(shí),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聞 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聽見)②博聞強(qiáng)志 (見聞、知識)③不能稱前時(shí)之聞 (聲譽(yù)、名聲)

高中文言文常見知識點(diǎn)

虛詞,通假字等:實(shí)詞,就可以搜索出很多來。你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搜索就可以找到了,文言句式高中必備文言文常識有,“高中文言句式”,詞類活用。

如搜索“高考

文言實(shí)詞”,一詞多義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jī)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尚恩教育網(wǎng)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lmix.com.cn/view/2450.html

標(biāo)簽: 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常識 高中文言文常見知識點(diǎn)” 的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速成利器  5分鐘搞定背誦法

文言文速成利器 5分鐘搞定背誦法

文言文作為中華文化瑰寶,是高中語文學(xué)習(x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內(nèi)容深?yuàn)W,背誦過程常常讓同學(xué)們苦不堪言。本文作者獨(dú)家研發(fā)的5分鐘背文言文方法,助力同學(xué)們輕松掌握文言文背誦技巧,成為高效學(xué)習(xí)的得力助手。一、采用“審題法”在背誦文言文之前,同學(xué)們需要先將文章通讀一遍。審題法就是要同學(xué)們弄清楚文...

發(fā)表評論

訪客

◎歡迎參與討論,請?jiān)谶@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