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語前置怎么翻譯 在文言中狀語前置,賓語后置什么的要如何判斷?

藏于心2022-11-01 11:03:063657

語文中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和定語前置句怎么判斷?在文言中狀語前置,賓語后置什么的要如何判斷?“狀語前置”用英語怎么說?文言文的狀語前置,賓語前置......怎么判斷???

本文導(dǎo)航

語文中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和定語前置句怎么判斷?

這位童鞋??!下面全是知識啦,你要的好像在第3~5大段里面的吧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

現(xiàn)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判斷。但在古漢語里,“是”多作代詞用,很少把它當作判斷詞用。因此,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借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

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

1.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者……也”式。這種判斷句式,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2.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而謂語后面不用“也”,即“……者……”式。這種判斷句式中的“者”不譯,翻譯時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詞“是”。如:柳敬亭者,揚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語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頓,在謂語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斷,即“……,……者也”式。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4.主語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頓,只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也”式。這種判斷句式中“也”同樣不譯,翻譯時只在主謂之間加“是”。如:和氏壁,天下所共傳寶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只需在主謂語之間加“是”。如:劉備,天下梟雄。

6.用動詞“為”表示判斷,即“……為……”式。如: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鴻門宴》)

7.用“乃、即、則、皆、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8.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現(xiàn)較晚并且少見。如:巨是凡人,偏在遠郡。(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二、被動句

在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常見的被動句有以下幾種形式:

1.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即“謂語+于……”如: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觸龍說趙太后》)

2.在動詞前邊用“見”表示被動,構(gòu)成“見+謂語”的形式。如: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司馬遷《屈原列傳》)

如果需要把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介紹出來,可在動詞后加介詞“于”,構(gòu)成“見+謂語+于”的形式。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3.在動詞前用“受”字來表示被動,構(gòu)成“受+謂語”的形式。如:

(1)有罪受貳。

這種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詞“于”,主動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進主動者,就構(gòu)成了“受+謂語+于”的形式。如:

(2)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4.在動詞前邊加介詞“為”,構(gòu)成“為+動詞”的形式。

這種句式的“為”和“見”不同:“見”是助詞,不能帶賓語,所以它總是緊挨著動詞;“為”是介詞,它可以緊挨著動詞(省略了賓語),也可以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如: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5.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構(gòu)成“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為……所……”,自產(chǎn)生后,就成了古漢語最常見的一種被動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現(xiàn)代漢語里。但是,在古漢語里,“為”的行為主動者有時可以不出現(xiàn),或被承前省略了,變?yōu)椤啊瓰樗钡男问?,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ㄋ抉R遷《鴻門宴》)

6.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構(gòu)成“被+動詞”的形式,這種形式和現(xiàn)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無任何標志的被動句。這種被動句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被動詞,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補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xiàn)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言里這種現(xiàn)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經(jīng)常被省略。

最常見的省略句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

主語的省略,文言文中更為常見。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不獨立作句子的主語。句子若是重復(fù)前邊的詞語又羅嗦,這樣省略主語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或整個語言環(huán)境去推斷。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把省略成分補出來。主語的省略,可分為“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等形式。如:

(1)承前省

①廉頗為趙將,(廉頗)伐齊,大破之。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

(2)蒙后省

①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保ㄋ抉R遷《鴻門宴》)

②(爾)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3)對話省

①(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p>

②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這事)甚急?!保ㄋ抉R遷《鴻門宴》)

2.省略謂語

謂語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省略謂語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不過在文言文中,省略謂語也不是非常個別的現(xiàn)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個動詞,另一句同樣的動詞就可以省略。有時省略的謂語需要根據(jù)上下文補出,才能不影響意思的表達。

(1)承上文謂語而省略,如:

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司馬遷《鴻門宴》)

(2)蒙下文謂語而省略,如: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據(jù)上下文一看便會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

①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俟)獄門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后公改(任)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

3.省略賓語

文言文中省略動詞和介詞后的賓語是比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詞“之”。

(1)省略動詞后的賓語,如: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詞后的賓語,如:

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

4.省略兼語

“使、命、令”這類動詞的賓語常兼作后邊一個主謂詞組的主語,這個詞就稱作兼語?,F(xiàn)代漢語的兼語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語卻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詞“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

5.省略介詞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詞“于”,還有介詞“以”“自”等,這些介詞與后面的賓語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當這個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時,這個介詞常常被省掉。

(1)省略介詞“于”,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2)省略介詞”以”,如: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

另外,介詞“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自)白帝,暮到江陵。(酈道元《三峽》)

四、謂語前置

古代漢語里,謂語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是,有時為了強調(diào)謂語,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語之前,這就叫謂語前置,或叫主語后說。這種謂語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現(xiàn)在感嘆句和疑問句中。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ā队薰粕健罚?/p>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五、賓語前置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里,賓語通常也是放在動詞或介詞后邊。在文言文里,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

1.動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大致有三種情況: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于動詞前。所謂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詞“不”、“弗”、“未”、“非”、 “否”、 “毋”或表示否定的動詞“無”或無定代詞“莫”,這種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賓語是代詞,一般放在動詞謂語之前。如: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蘇軾《石鐘山記》)

②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屈原《離騷》)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

在古漢語里,使用頻率高的疑問代詞為“何”字,其他還有“誰、孰、惡、安、焉、胡、奚、曷”等,它們作賓語時,也放在動詞謂語之前。如:

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司馬遷《鴻門宴》)

②沛公安在?(司馬遷《鴻門宴》)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這種現(xiàn)象古漢語中并不多見。如:

①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

③去我三十里,惟命是聽。

表示動作對象的單一性和強調(diào)賓語,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將副詞“唯(惟)”譯成“只”“只是”或“?!薄耙欢ā钡?,而助詞“之”“是”是提賓的標志,不譯。如成語“唯利是圖”“惟命是從”“唯你是問”“唯才是舉”等,就是這種格式。

2.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自”、“向”等,它們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結(jié)合,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這些在介詞后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介詞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況時放在介詞前:

(1)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前。如:

①王問:“何以知之?”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2)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diào)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如:

①余是以記之。

②一言以蔽之。(成語)

(3)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的前面。如: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司馬遷《鴻門宴》)

六、定語后置

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的。定語一般要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這種情況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詞之后,我們稱它“定語后置”。

常見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格式:

1.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用“者”字煞尾,構(gòu)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這種格式中的“者”,相當于結(jié)構(gòu)助詞“的”。如:

①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

②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2.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構(gòu)成“中心詞﹢之﹢定語﹢者”的格式。如: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韓愈《馬說》)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3.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而”字,再用“者”煞尾,構(gòu)成“中心詞﹢而﹢定語﹢者”的格式。如: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張溥《五人墓碑記》)

4.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之”字,構(gòu)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如: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

七、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1.介詞結(jié)構(gòu)“于……”常放在謂語動詞后作補語,這類補語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是放在謂語動詞前作狀語,翻譯的時候,就把它作了狀語,因此有人稱它作“狀語后置”。如:

①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②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2.介詞結(jié)構(gòu)“以……”有時放在謂語后作后置狀語。這種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見。如:

①乃取蒙沖斗艦十艘,載燥獲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②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在文言中狀語前置,賓語后置什么的要如何判斷?

1.判斷句: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梢苑譃閮蓚€系列:"……者,……也"系列和"乃、為"系列。

"……者,……也"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斷句最常見的格式,由此變化,就形成一個系列。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

百戰(zhàn)百勝,非戰(zhàn)之善者也。(……,……者也)

栗者,民之所種。(……者,……)

虢,虞之表也。(……,……也)

忠義者圣賢家法。(……者……)

劉備天下梟雄。(……)

文言判斷句,又常用"乃"、"為"、"即"、"則"、"是"、"非"來表示,構(gòu)成又一個系列。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翩翩兩騎來是誰?

審諦之,頓非前物。

2.被動句:被動句可分為兩大類:有形式標志的被動句和無形式標志的被動句。

有形式標志的被動句: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而君幸于趙王。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無形式標志的被動句。沒有詞語標志,但從上下文意看,謂語和主語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guān)系。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孝景七年,栗太子廢,竇嬰力爭不能得。

3.賓語前置:

文言文賓語前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哀南夷之莫余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莫我知也乎?

⑵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誰與歸?

⑶用"之"、"是"將賓語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惟余馬首是瞻。

惟你是問。

⑷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是以后世無傳矣。

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女夕以死。

夜以繼日

4.成分省略句。古今漢語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這不同又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古漢語中省略的情況更多,二是現(xiàn)代漢語習慣上不能省的古漢語也可省。

⑴主語和謂語的省略。如: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是蛇)黑質(zhì)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承前省主語]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氣)衰,……。[省謂語、主語]

⑵修飾語和中心詞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飾語的省略]

行一不義(事),殺一無罪(人),而得天下,不為也。[中心詞的省略]

⑶賓語與兼語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動詞賓語,也常省略兼語結(jié)構(gòu)中的兼語。如:

(趙括)嘗與其父言兵事,(趙)奢不能難(之),然不謂(之)善。

杞子自鄭使(人)告于秦。

鄭穆公使(人)視客館。

⑷介詞和介詞賓語的省略。如:

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于)河南,臣戰(zhàn)(于)河北。

試與他蟲斗,(他)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臣言。

⑸分句的省略。如: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亦可致遠),功在不舍。

5.幾種習慣的固定句式

⑴"如……何"、"奈……何"、"若……何"。這是三個同義的說法。意思是"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或"怎么對付(處置、安頓)……"。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處理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

奈并累若屬何?(把你們一起連累了可怎么辦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辦呢?)

⑵"……孰與……"、"……何如……"。這兩種說法都是詢問比較的結(jié)果,用法相同。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吾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

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長安和太陽相比,哪一個離得更遠?)

"孰與"、"何如"還可以用來詢問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擇取舍。

救趙孰與勿救?(救趙與不救趙哪個有利?)

惟坐待亡,孰與伐之?(與其坐而待斃,哪如起而進攻他們?)

嶺南梅開早,何如北地春?

與"孰與"、"何如"這種用法相同的還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譯為:"不……嗎?","難道不……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為""何以為""何……為"。這是三個同義的說法,可譯為"哪里用得著……呢?"、"還要……干什么呢?"

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

世方亂,安以富為?

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勝自磨劍,人問曰:"何以為?"(磨劍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吾英王,奚跪為?(我是英王,為什么要給你下跪呢?)

⑸"何……之為"。這個格式的意思是"還算得上……"、"還談得上什么……"、"還說什么……"。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還談得上什么恩惠呢?)

國仇未報,何以家為?

何以名為?臣夫桑下之餓人也?

⑹"得無"、"無乃"。"得無"又寫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該不會"、"莫不是"、"只怕是"、"豈不是"、"莫非"等。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日飲食得無衰乎?

得毋有病乎?

"無乃"又寫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豈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求,無乃爾是過歟?(恐怕要責備你吧?)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豈不是晚了點嗎?)

“狀語前置”用英語怎么說?

preposition of adverbial——名詞性,下同

adverbial preposition

adverbial preposing——動賓式,仿“植樹”構(gòu)詞(tree planting)

front-loading of adverbial

adverbial front-loading

推薦用前3者,供參

文言文的狀語前置,賓語前置......怎么判斷啊

如何辨別賓語前置?首先要找出賓語!如果賓語在謂語前,當然就前置了。例如在《鄒忌諷齊王納柬》中,“忌不自信”,謂語是“信”,賓語“自”在謂語“信”前,明顯倒裝了,應(yīng)該解釋為“相信自己”。(注意:自信這個詞嚴格意義上講是賓語前置,但因為應(yīng)用太廣泛,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將它看成一個固定的詞了)

我查了下沒有狀語前置,應(yīng)該是狀語后置,你看下是不是你沒有看好。

狀語后置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狀語后置

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仍作補語外,大多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分析:此句中的“于藍”介賓短語,前者應(yīng)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后者“于藍”介賓短語應(yīng)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賓短語做“告”的狀語。

3、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于”;“乎吾前”應(yīng)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有:賓語前置 定語后置 狀語后置 主謂倒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尚恩教育網(wǎng)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lmix.com.cn/view/63396.html

標簽: 翻譯

“狀語前置怎么翻譯 在文言中狀語前置,賓語后置什么的要如何判斷?” 的相關(guān)文章

上外口譯教程靠什么 上海高級口譯報名網(wǎng)站

關(guān)于上外高級口譯的考試,從事英語書面翻譯或者口譯方面的工作,需要學習哪些課程,上外出版的全套英語中級口譯教程如何使用?如何備考明年的英語中口?本文導(dǎo)航上海高級口譯報名網(wǎng)站英語兼職翻譯需要什么條件中級口譯口試真題上海高級口譯報名網(wǎng)站聽力最重要,也最容易提高。建議你去最配套的那本高級聽力教程,還有就是真...

翻譯什么時候考 翻譯證書考試報名時間

翻譯什么時候考 翻譯證書考試報名時間

人事部翻譯資格考試一年考幾次?各在什么時間?全國商務(wù)英語翻譯資格考試的考試時間,翻譯資格證書報考時間,英語翻譯證什么時候報名?二級筆譯考試時間2022,翻譯資格證什么時候報名???本文導(dǎo)航人事部翻譯報考時間全國國際商務(wù)英語考試報名官網(wǎng)翻譯資格證書三級怎樣考英語翻譯資格證2022英語二級筆譯報名時間翻譯...

老蔣翻譯怎么樣 蔣介石和蔣中正是同一個人嗎?

老蔣翻譯怎么樣 蔣介石和蔣中正是同一個人嗎?

蔣軍虎 老蔣的考研英語二詞匯書 五合一上市了,我最喜歡其中的「例句必背寶典」,精讀、互譯、朗讀、背誦,考研英語。。老蔣閱讀80篇怎么樣??我考英語二做張劍的感覺太難太難了。。求各位前輩?蔣介石和蔣中正是同一個人嗎?蔣介石的英語名為什么是Chiang Kai-shek,而不是Jiang Jie-shi...

法語火箭怎么說 火箭火箭用英語怎么說

法語火箭怎么說 火箭火箭用英語怎么說

"火箭隊直指總冠軍"用法語怎么說?法語 日常 (軍事)用語 最好有中文翻譯,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那種對中國人最易學,火箭用英語怎么說?火箭火箭用英語怎么說?火箭英語怎么說?本文導(dǎo)航"火箭隊直指總冠軍"用法語怎么說?法語 日常 (軍事)用語 最好有中文翻譯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那種對...

名校 英文怎么說 有上名牌大學的愿望英語怎么說

名校 英文怎么說 有上名牌大學的愿望英語怎么說

請問“名校情結(jié)”如何用英語翻譯?有誰知道“國家級重點名?!钡挠⑽姆g,我來自太原外國語學校,一所太原的名校 英文怎么說?美國名校的英文名字,走進名校用英文怎么說?好心人幫我寫下香港各大學的縮寫,還有新加坡名校的英文縮寫。本文導(dǎo)航有上名牌大學的愿望英語怎么說全國十佳優(yōu)等職業(yè)學校的英文北師大卓越實驗學校...

西南政法法學用英語怎么說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對英語有什么要求

西政的英語(法律 經(jīng)貿(mào)方向)是單純的英語呢?要不要學習相關(guān)的法律知識?西南政法大學 法律英語碩士,考西南政法法律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生,就業(yè)方向是什么?求師兄師姐指點?。。空垎柲奈恢牢髂险ǚ▽W在讀研究生的公共英語教材用的是哪本書,請具體描述作者、出版年和出版社,謝,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08...

發(fā)表評論

訪客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