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未晞是什么意思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是什么意思?“兼暇蒼蒼白露為霜”的全詩是什么?“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是什么意思?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全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是什么意思?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指的是什么?
本文導航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表達效果
【釋義】河岸的蘆葦一片青蒼色,銀白的露水凝結成霜。
【出處】先秦·《詩經(jīng)·秦風·蒹葭》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注釋
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蒼蒼: 茂盛的樣子。
為:凝結成。
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賞析
《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yè)、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
七絕白露的古詩
”兼暇蒼蒼,白露為霜“這句話出自先秦時期的《蒹葭》。
《蒹葭》
【作者】無名氏
【朝代】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白話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fā)完畢。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擴展資料: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chuàng)作是導發(fā)于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 什么人?他為什么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么 身份?為什么他那么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
以至于連他們是 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忽兒在水中央,一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
無疑,由于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nèi)容都變得虛幻愿隴起來;然而也正是由于這事實的虛化、膜猶,詩的意境才顯得那么空靈而富有象征意味。
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追“伊人”的男子在經(jīng)過了三次的追尋沒有追尋到他的“伊人”由此可見所謂的伊人不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幻與虛境。但是追夢男子并沒有放棄,而是為了夢想而上下追尋,不怕艱難險阻。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表達效果
意思是: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
出處:《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集《詩經(jīng)》中的一篇。
原文節(jié)選: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譯文: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擴展資料
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
但跟《詩經(jīng)》中多數(shù)詩內(nèi)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此詩并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jù)的,但這些根據(jù)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論也就讓人懷疑了。
《詩經(jīng)》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本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F(xiàn)代大多數(shù)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詩。
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展了其內(nèi)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對象后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著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為企慕的象征,錢鐘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
“溯洄”“溯游”“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征。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
《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系而不能與張生結合,嘆惜“隔花陰人遠天涯近”,《秦風·蒹葭》中的詩人也許是同樣的感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風·秦風·蒹葭
賞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全文
全文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出自:蒹葭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翻譯: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擴展資料: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集《詩經(jīng)》中的一篇。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xiàn)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yè)、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
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未晞是什么意思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意思: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
一、出處
春秋時期《詩經(jīng)》中的《國風·秦風·蒹葭》
二、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三、釋義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fā)完畢。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四、詞句注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2、為:凝結成。
3、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4、一方:那一邊。
5、溯(sù):逆流而上。 洄:水流迂回之處。溯洄:在河邊逆流向上游走。阻:險阻,(道路)難走。道阻且長,說明是在陸地上行走。從:追尋。
6、溯游:在河邊順流向下游走。宛:宛然,好像。宛在水中央:是說順流雖然易行,然所追從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擴展資料一、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二、賞析
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如今被認為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全詩三章,重章疊唱,后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形成各章內(nèi)部韻律協(xié)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
三、出處簡介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
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帮L”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十五國風分別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風19篇、鄘(yōng)風10篇、衛(wèi)風10篇、王風10篇、鄭風21篇、齊風11篇、魏風7篇、唐風10篇。
秦風10篇、陳風10篇、檜風4篇(檜即“鄶”kuài)、曹風4篇、豳(bīn)風7篇。周南中的《關雎》、《桃夭》,魏風中的《伐檀》、《碩鼠》,秦風中的《蒹葭》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風·秦風·蒹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經(jīng)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表達的情感
指的是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全詩: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出自《詩經(jīng)·國風·秦風》,是一首描寫對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的詩。
賞析
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xiàn)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全詩三章,重章疊唱,后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形成各章內(nèi)部韻律協(xié)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